
金秋10月,正是在上海citywalk的好时节。这个十一假期,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“ARTECH引力场”创艺作品展在上海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举行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好去处。

据了解,本次展览首次联合了上戏舞台美术系和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,将拥有20余年历史的“着色·尚戏”品牌与代表前沿探索的“数智·光影”板块并置,呈现了舞台美术学科的专业特色与艺科院近年来的教学、科研与创作成果。

“着色·尚戏”展区共展出全身作品、半身作品共33个,“数智·光影”展区共展出18个作品,涵盖XR、MR、动画等多种形式。在“着色·尚戏”板块中,实践与教学结合,通过项目成果展现的方式,将创意人物造型与戏剧艺术进行多维融合,凝练专业特色、彰显原创设计。在展出的舞台美术作品中,有从传统戏剧与文学中汲取灵感的匠心创作,如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袁满创作的《夜》,以歌剧《魔笛》中“夜后”角色为原型,借助综合材质重塑暗夜女王的磅礴气场。此外,也有服装与化妆设计专业学生李子欣作品《∞》,通过服饰大胆探索未来时空,以流动剪裁与循环结构演绎可穿着的诗意宇宙。

艺术与科技的交织融合是时代发展所向,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“语言”和“画布”,让表达无远弗届;艺术则为科技注入了“灵魂”与“温度”,让其发展始终关照人性。“数智·光影”板块展出的作品囊括多种形式现代艺术,观众在其中能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带来的沉浸式的互动体验:在张敬平教授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作的MR作品《黛玉葬花》中,观众能够透过混合现实“传送门”技术,步入虚拟园林,与经典越剧片段实时互动。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谢思忆制作的互动装置《谢谢参与》中,观众则可以体验一场充满戏剧幽默的“命运抽奖”,反思算法时代下的随机与掌控。国内首部机器人戏剧《巨物之城》与人工智能戏剧《微秒间》的精彩集锦也在展览中呈现。

自2022年上海戏剧学院与静安区人民政府启动“公共文化校地共建基地”项目以来,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品牌项目“着色”系列便从校园舞台走向城市公园,成为连接学术高地与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桥梁。对参与策划与创作的师生而言,“ARTECH引力场”是一个超越传统课堂的真实实践场。从最初的概念构思、作品创作,到后期的策展布展、空间叙事乃至面向公众的导览互动,学生得以在完整的项目流程中,全面锤炼其跨学科整合能力与创新实践素养。
本次展览将持续举行至10月28日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平台,被纳入2025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。
盛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